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网站源码
  • 游戏源码
  • 小程序
  • 网页特效
  • 软件工具

暴雨后,怎可坚持在洪水中“吃席”?

近日,一条“暴雨后宾客坐洪水中吃席”的视频走红网络。据媒体报道,事发河南新乡农村。暴雨后当地积水近30厘米,但因“白事不能换地方办”的习俗,宾客们只能在积水中“吃席”。

“水中吃席”的安全隐患是显而易见的。洪水中往往带有众多杂物、垃圾,水体已严重污染。无论是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或不慎被水中杂物划伤,都容易造成皮肤、消化道乃至血液疾病。此外,暴雨后因涉积水而触电的悲剧亦屡见不鲜,更何况将近半个身子置身滚滚洪流之中。

按照科学防灾避险原则,一旦强降雨导致积涝、洪水出现,人们应该向地势较高处撤离,尽量避免涉水。事实上,洪水没过脚踝就已属于“极危险状态”!即便不考虑触电风险,人也可能滑倒,或被急流、暗流等冲跑,严重时可造成人员伤亡。坚持“水中吃席”看似给足了主人家“面子”,然而,一旦出现最令人担心的后果,从“吃席”变为“被吃席”,岂不悲哉?

过去,我们也曾看到这样的例子。2017年,四川某地,暴雨过后,山洪风险已然显现。然而,在村干部组织转移后,却有人以“按照当地习俗,当天不宜搬家”为由,偷偷溜回住所。幸好村干部在灾害来临前及时发现这一情况,再次将其劝离。否则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传统地方习俗影响深远,其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。但同时,它也为我们在农村,特别是针对农村老年人群体普及科学防灾避险知识时,带来了一定的挑战。婚丧嫁娶是人生大事,一些地方的确有红白两事不宜中断并易地的习俗。但凡事都有轻重缓急。防灾避险事关人的生命,理应“无条件”压倒一些风俗与习惯。

首先,面对自然灾害,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“第一责任人”。换种形式寄托情感并不是“离经叛道”,更重要的是,一切行为的前提,都是要做好自身防护,并维护他人生命安全。

其次,安全工作要不留死角。对于类似“水中吃席”的行为,有关单位和基层组织应该坚决、果断制止,不能因为对方是“红白二事”就“不敢冲撞”,畏首畏尾,对安全隐患抱有侥幸心理。

最后,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仍任重道远。当前,我国北方已进入主汛期,南方则进入台风活跃期,洪水、积涝等是城乡都需要面临的“大考”。“移风易俗”不是一日之功,但要让更多人愿意听并听得懂防灾减灾知识,需要科普工作者不断创新形式、丰富渠道。

下载说明:
1、本站所有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交流之用,因此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!
2、本站不提供任何实质性的付费和支付资源,所有需要积分下载的资源均为网站日常活跃所需,积分可通过日常活跃免费获得!
3、本站所有资源仅用于学习及研究使用,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所下载资源,切勿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由此引发的法律纠纷及连带责任本站和发布者概不承担!
4、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可下载资源,本站保证未做任何负面改动(不包含修复bug和完善功能等正面优化或二次开发),但本站不保证资源的准确性、安全性和完整性,用户下载后自行斟酌,我们以交流学习为目的,并不是所有的源码都100%无错或无bug!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客服处理!
5、本站资源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或本站特约原创作者所有,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告知本站,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!
6、如果您也有好的资源或教程,您可以投稿发布,成功分享后有站币奖励,同时还能获得对应的人气!
7、如果您喜欢该资源,请支持官方正版资源,以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!
8、请您认真阅读上述内容,注册本站用户或下载本站资源即您同意上述内容!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yonghengzy.cn/blog/44810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0
分享海报

评论0

请先
显示验证码

社交账号快速登录